歷史集

Sena e Sophia – 二十載之情誼 – 2019.11.27

官樂怡基金會與澳門書友研習會將於11月27日18:30在基金會會址舉辦葡萄牙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喬治·德·塞纳(Jorge de Sena,1919-1978)誕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本次紀念會將展示喬治·德·塞纳的生平與著作,以及他流亡期間與葡萄牙詩人索菲婭·安德雷森(Sophia de Mello Breyner Andersen, 1919-2004)之間通信的一些片段。今年同樣是索菲婭·安德雷森的百年誕辰。 本次紀念會由安娜·保拉·迪亞斯(Ana Paula Dias )主持,莉莉安娜·米格爾·皮雷斯(Liliana Miguel Pires)和佩德羅·達阿爾特(Pedro D’Alte )會為大家傾情朗讀信件的一些片段。這些信件是葡萄牙1960、1970年代生動的寫照。 本次紀念會以葡語進行,不設同聲傳譯。 免費入場!...
Continue Reading »
報刊

跨文化對話:果阿、第烏與斯里蘭卡 – 2019.11.25

官樂怡基金會與澳門大學葡文系葡亞研究中心(CIELA)合作,於2019年11月25日下午6:30在基金會會址舉辦講座,主題為:跨文化對話——果阿、迪烏與斯里蘭卡。 本次講座包括兩場發言,聚焦印度的果阿、第烏與斯里蘭卡,探討印度洋多元文化之間的影響與對話。 這些影響體現於社會體系、歌舞、材料等非物質遺產,也反映在建築、藝術和手工藝等方面。 本次講座的首位講著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考古與人類學系的民族音樂學家、語言人類學專家馬赫什·拉達克里希南(Mahesh Radhakrishnan)博士。 自2017年以來,拉達克里希南博士一直是里斯本大學文學院研究團隊的一員。該團隊對斯里蘭卡東海岸葡萄牙人後裔的言語及口頭和音樂傳統進行了廣泛的記錄。 拉達克里希南博士的演講將探討上述社區里所保留的舞蹈、音樂及歌詞中的葡亞傳統。 第二位講者是佩德羅·索布拉·龐布(Pedro Sobral Pombo)教授,他擁有里斯本大學學院(ISCTE)人類學博士學位,現任果阿大學助理教授。 他的研究涉及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印度西海岸(尤其是果阿和迪烏)與東亞之間的交叉影響,涵蓋了人類學藝術與語言學領域。 龐布教授的演講將側重於東非海岸與印度西海岸社區之間文化的相互影響。 兩位講者此次是受澳門大學葡文系葡亞研究中心之邀,他們亦將於本月25、26及27日為澳門大學學生帶來精彩講座。該講座是葡亞研究中心所舉辦的葡語推廣及葡語在亞洲所產生的文化影響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葡亞研究中心此次與基金會的合作,是之前雙方共同舉辦的諸多活動的延續,旨在讓更多人加深對上述研究領域的瞭解與認知。 本次講座由澳門大學葡文系葡亞研究中心馬里奧·皮拉藍達·努涅斯(Mário Pinharanda Nunes)老師主持。 本次講座以英語和葡語進行,不設同聲傳譯。 免費入場。...
Continue Reading »
歷史集

《曼努埃爾·施利華·文第士:回憶與思想》

《曼努埃爾·施利華·文第士:回憶與思想》(Manuel da Silva Mendes: Memória e Pensamento)系列第三卷亦是最後一卷的發佈會,將於今天下午6:30在官樂怡基金會舉行。 發佈會由澳門理工學院卡洛斯·巴頓·阿爾維斯(Carlos Botão Alves)副教授主持。 “《曼努埃爾·施利華·文第士:回憶與思想》系列第三卷的出版,為有關曼努埃爾·施利華·文第士(1867-1931)的這一宏大研究項目劃上了句號。該項目加深了人們對曼努埃爾·施利華·文第士的瞭解,他是20世紀初以來澳門文化界最偉大的葡萄牙人之一”。 第三卷的開頭是有關分別發行於澳門和裡斯本的第一卷和第二卷的消息以及曼努埃爾·文第士的曾孫女瑪麗亞·文第士(Maria dos Anjos da Silva Mendes)和其他家人的一些見證。 第三卷匯集了有關施利華·文第士的研究及論文,收集了他在來澳門之前,在葡萄牙寫作並發表的文章及書籍。此外,還收錄了散落於葡萄牙北部城市法馬利康新鎮(Vila Nova...
Continue Reading »
研討會/辯論會

基因工程:大灣區醫學的未來?

2018年11月,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科學家賀建奎宣佈改變了幾個胚胎的基因,使世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宣佈惹來各方抨擊,並進一步引起對基因工程的熱議。另一方面,是次事件鞏固了中國在基因工程領域的其中一個領導位置,以及鞏固了作為該領域研究的主要投資者的地位。 另外,大灣區的其中一個著重點便是科學發展,包括基因工程,而深圳是其中一個主要研究中心。然而,大灣區的其它城市,包括澳門,應加入是次討論,因為基因工程於我們而言,是未來醫學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5月15日,官樂怡基金會邀請到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徐仁和教授及法學院Vera Lúcia Raposo教授為我們闡述基因工程(現今稱「基因編輯」)在科學及法律道德的角度所牽涉的問題,以及未來醫學如何通過基因工程帶來擔憂及預期益處。...
Continue Reading »
歷史集

史海鈎沉 – 亞婆井大屋

澳門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這座小城一直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在不斷變化,有些記憶逐漸為人所淡忘或忽視。 澳門這座城市的一個特點便是擁有無數的“過往”,那些物質的、非物質的遺產可能留存於人們鮮活的記憶中,或是遺忘於歷史長河中。 機緣巧合,江連浩(António Conceição Júnior)曾在不同地方生活,並留下了深刻記憶。 小時候,他聽到父親和朋友們談論曼努埃爾·施利華·文第士(Manuel da Silva Mendes)、卡米洛·佩桑哈(Camilo Pessanha,曾是他的老師)或何塞·維森特·豪爾赫(José Vicente Jorge)等人物。 他曾有機會接觸澳門最有學識的一些人,例如,他可以接近路易士·貢沙華·高美士(Luís Gonzaga Gomes)及其作品的初版。這些作品發表在愛馬仕·馬查多·蒙泰羅(Hermman Machado Monteiro)旗下的《澳門新聞報》中。江連浩的父母亦是同爲該報記者時,相知相識而喜結連理的。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江連浩作爲一個公民的意識不斷增強。毫不奇怪,他完成了大學學業後,1977年返回澳門時,已形成了自己的有關這座城市的思想。 其公民價值觀體現在諸多方面:回到澳門服兵役,捍衛這座城市文化和遺產價值觀,參與澳門新聞界的發展,出版有關這座城市的編年史書籍。...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