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法國人、旅行與回憶》 – 2023.05.09
官樂怡基金會將于今日(五月九日,星期二)下午六點卅時,在畫廊展出蘇一揚(Ivo Carneiro de Sousa)的作品《旅澳法國人、旅行與回憶(1609-1900)》(澳門文化局,第四冊)發佈會。
新書將由澳門理工大學Joaquim Ramos de Carvalho教授主持推介,作者蘇一揚教授也將親臨分享,兩位學者均爲澳門理工大學教師。
這部作品共四冊,研究了二百九十五份寫於一六零九年至一九零零年間關於澳門的珍貴文本回憶錄。這些文獻也是作者歷時近十年,在法國中央、地區及私人圖書館與檔案館進行一手研究的重要成果。
這些旅澳回憶錄出自形形色色的作者之手:從聲名顯赫的海上探險家、傳教士、軍人、外交官、海軍軍醫、地理學傢、記者、科學家,到第一批被視爲旅客的群體等。他們從不同角度點亮了澳門的社會、經濟、生活、人文風貌與空間環境,使澳門成爲法國通往大中華的重要途徑。
四卷本嚴謹記錄了二百九十五份回憶錄,在厘清作者身份、考究敘事内涵的同時,也爲讀者提供了研究法國與澳門文化、思想、外交及政治交往史的專門章節。這段關係在一八五九年法國大使常駐澳門時達到高潮,彼時其身份已擢升為駐華全權公使,法國公使館由此成爲當時群英薈萃、最具世界主義的社交場所之一。
在一八五七至一八六二年間,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擴張及其參與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甚至在澳門建立了一座法軍醫院,治療了逾兩千名法軍傷員。法國對這塊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小塊飛地的濃厚興趣,不僅吸引了日報媒體的追蹤,更成爲衆多科學及文學期刊的焦點。這些報道與這部獨特的回憶錄相互印證,揭示了法國人對澳門城市風貌、人文風物的想象,並最終成爲澳門文化遺產與歷史象徵的文化表述。無怪乎後世葡萄牙作家亦常從中尋覓澳門文化表徵的定格瞬間。
《旅澳法國人、旅行與回憶(1609-1900)》是“東望洋文叢”的第七部作品,致力於研究澳門文化、歷史及其他遺產領域。書籍信息及部分内容限時閲覽,可訪問文化局網上書店(https://www4.icm.gov.mo/bookshop/pt/)。
蘇一揚教授現為澳門理工大學(UPM)葡語教學及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rtuguese Studies)副教授。歷任澳門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二零一二至二零一八年)教授及協理副院長、聖若瑟大學(St. Joseph University, 二零零六至二零一二年)副校長、教授及歷史學首席教授,并在葡萄牙波爾圖大學、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及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擔任副教授。他擁有葡萄牙文化博士學位(一九九三年)及歷史學教授資格(一九九九年),著有二十二部學術專著,其中包括四部澳門社會、文化及宗教史權威著作,以及三部關於東帝汶歷史與文化人類學的重要作品。他在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逾兩百篇,主持多個研究中心及研究項目,自二零一一年起系統深耕于十六世紀末至一九零零年間外國旅人旅澳回憶錄的公私檔案館與圖書館研究。
此次面世的著作已獲澳門文化局學術研究獎金資助,並將在未來數年陸續推出關於西班牙、英國、意大利、荷蘭及美國旅人澳門記憶與旅程的研究成果。
發佈會將以葡文形式進行,活動期間可在基金會畫廊購得本書。
免費入場。
萬勿錯過!
為澳門,無私奉獻,精益求精!
發表迴響
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